找到相关内容178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代佛教界的四大名僧

    应赴寺院僧”,后来又称“瑜伽教僧”,他们必须按照朝廷颁布的综合显、密教仪轨编成的“法事仪式”行事。  然而当时的很多高僧虽重禅宗,但同时提倡会通禅、教。明初的梵琦、道衍(姚广孝)、慧昙等皆是如此。然而...和华严宗、法相宗,并且深研戒律,“归极净土”,对新传播的基督教持批评态度。著作有《起信论裂网疏》、《阿弥陀经要解》、《教观纲宗》、《大乘止观法门释要》、《阅藏知津》等。此外,他以会通儒、佛二教的观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3055013.html
  • 宋代以后的三教一致论

    的主要派别,特别是已经成为主流派的禅宗,不仅加快了与儒、道二教的会通与融合,而且也提出自己的三教一致或三教合一的理论。  宋云门宗禅僧契嵩著《辅教编》进上宋仁宗,被敕准编人大藏经流通海内。推崇儒家孝道...以儒治世”。他们的提倡对社会影响很大。  此后到明代四大名僧株宏、真可、德清、智旭,皆主张三教同源、一致或“一家”。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以儒解佛者有之,以佛解儒者有之,会通儒、佛者亦有之。社会上广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3255016.html
  • 佛经翻译讲经中汉化和格义佛教

    场合而具有特定的含义,但在后世读佛经时很容易依据这些汉字、词汇的多种含义去理解经文。这些词语成为佛教进一步与儒、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会通融和的重要概念。到隋唐时代,一些佛教宗派的创始人常用“心”、“理”、...、概念加以比附与解释。结果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当时有不少僧人用这种方法向  门人、信徒讲述佛法。例如东晋时在北方的道安,在南方的竺法汰、慧远等人,也常用这种格义方法讲授佛经。这种格义佛教,实际是会通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4155028.html
  • 欧阳竟无对儒学的贡献

    的弟子或院友,而且在社会上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以下将以支那内学院刊刻《欧阳竟无内外学》中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对佛学大师欧阳竟无的儒学观加以梳理,并展示其对儒学的贡献。  一 会通孔佛  欧阳竟无开始...抗战决心,欧阳竟无遂决意大力阐发儒学之真髓。以上为欧阳竟无提倡孔学的动机。然而,以佛学巨擘称名的欧阳竟无,要提倡儒学,就首先须要对佛孔二家之关系和位置做出明示。  古来试图会通儒佛者,并不乏其人。如...

    肖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2755214.html
  • 永明延寿之禅净思想

    会通禅教,倡导禅教一致,并且又会通禅净,提倡禅净双修。他充满融汇、调合的禅净思想对后世佛教影响极为深远。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永明延寿大师的禅净思想:一、永明延寿生平及其著作;二、永明延寿之禅法思想,这是从两个方面来谈,首先论述大师举一心为宗,注重心性论的禅法思想,其次谈谈大师会通禅教,倡禅教一致的思想;三、永明延寿禅师之净土思想,这也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其一、唯心净土思想,其二、西方净土思想...

    法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0341506.html
  • 方以智由儒入佛之检视

    方以智由儒入佛之检视  谢仁真  第二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7.12出版)  页156~173  华梵大学哲学系发行  本文全文由华梵大学哲学系提供,特此致谢  ----------...成熟,儒、道、释等三家思想内在的哲学体系已趋完型,创造活力也渐呈疲罢,而所谓的三教异同的反省也被三教合一的融摄形式或以某归某的会通形式所取代;特别是侨、特两家学者,以人生价值归趋为主要思想对象,将一切...

    谢仁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4.html
  • 随侍晓公云师出席第一届世界中国哲学会议后记

    英文部分固较难于短时间内了解;中文部分,对于有的论题较为银滦,有的文中含有较多专门术语的,则也不易即时领骤,不过就所了解的情形,也有些感想:似乎在东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时期中,中西哲学的求其会通已较于单独...探讨中心,故较讲求实用与经验;西方哲学以知识为重,所以发展为理论、概念性的思辩。如此要把一套实用生命活生生之学硬套在循由思辩而设的架构上是否适当?或许这是在不同文化型态之接触与会通之过程中有此必要性,但...

    释仁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5268267.html
  • 禅境趣谈

    运用《语录》精髓,就是打开“智能门”的金钥匙——“我就是佛”。  唐代有一位禅师,名叫道林,他有个弟子叫会通。有一天来向他告辞,禅师问他到哪里去,会通回答说:“我为寻求佛法而出家,拜您为师。但是您从不给我说法,如今我要到其它地方学佛法去。”  道林禅师说:“若为佛法,我这里也有一点儿。”  会通马上就问:“您的佛法是甚么?”  禅师从衣服上拈出一根纱絮,轻轻地吹向会通会通立即醒悟了,不再求奔他方去...

    秦孟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5078285.html
  • 论宗密的方法论模式

    概括宗密的方法论的话,诚如冉云华先生指出的那样,可称之为“和会”思想,(注:冉云华:《宗密》第五章第四节。)“和会”,宗密也称之为“勘会”、“会通”等。冉著中还指出最重要的三项“和会”方法,即以佛教...,不足为奇。最能体现宗密“和会”精神的方法,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概括成这样一个公式;  客观记叙→辨明深、浅→指证得、失→会通本、末  这一公式可以称之为宗密的“四段论”,无论是研究禅宗史、评价佛教各派...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2640051.html
  • 论圭峰禅师宗密的方法论模式

    粗浅探究,错谬之处,恳望方家斧正。   一  如果概括宗密的方法论的话,诚如冉云华先生指出的那样,可称之为“和会”思想,(注:冉云华:《宗密》第五章第四节。)“和会”,宗密也称之为“勘会”、“会通”等...徒经典崇拜的必然结果,后两项又是前人、时人常用方法,不足为奇。最能体现宗密“和会”精神的方法,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概括成这样一个公式;  客观记叙→辨明深、浅→指证得、失→会通本、末  这一公式可以称之为...

    向世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42065852.html